球盟会(中国)

IF:19《AFM》陕西科技大学刘新华:基于双层模块化微针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感染慢性伤口管理
专栏:学术前沿
发布日期:2025-10-30
作者:球盟会(中国)科研

研究背景:

皮肤作为人体首道防线,因创伤、炎症、糖尿病等易成慢性伤口,陷入“炎症陷阱”,ROS泛滥、胶原受阻、血管难生,终致感染、坏疽、截肢。现有清创、敷料仅被动维持,无法解感染-氧化-缺血三结。光热疗法虽可高温杀菌,但加重氧化;微针能递送大分子,却功能单一、缺实时反馈。临床亟需集“光热杀菌-ROS清除-环境响应-电刺激血管化-免疫重编程”于一体的智能微针。


1761795237642026289.png

针对上述问题,陕西科技大学刘新华团队构建了一款双层多功能生物电子微针贴片(DMB-MN),将光热治疗、温控释药、实时pH传感与电刺激(ES)整合于同一平台,用于智能化管理感染型慢性伤口。上层针尖以MoO3-x纳米点为核心光热-ROS清除剂,嵌入PVA/PNIPAM温敏基质,实现近红外触发升温杀菌与抗氧化药物的温度响应式释放;下层基底由GelMA/COOH-MWCNTs导电水凝胶组成,兼具机械支撑与微电极功能,可依据实时测得的创面pH变化自动调节电刺激强度,促进血管新生与巨噬细胞极化。细菌感染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实验表明,DMB-MN能同步完成精准光热灭菌、ROS中和、自适应电刺激及加速胶原沉积与再上皮化,显著缩短愈合时间。该研究首次在微针尺度上实现“诊断-决策-治疗”闭环,为慢性炎性感染伤口给予了一种可穿戴、一次性、家庭化的智能解决方案。该文章于2025年9月23日以《Dual-Layer Modular Microneedle-Based Biosensor for Advanced Precision Management of Infected Chronic Wounds为题发表于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》(DOI:10.1002/adfm.202517521)。


研究示意图.jpg

研究示意图

(1)DMB-MN贴片的制备和结构表征

图1a给出DMB-MN双层微针阵列的完整示意图,内层为GelMA-COOH-MWCNTs(G-C)导电水凝胶,外层为PNIPAM-MoO3-x(P-M)温敏ROS清除层。图1b的FT-IR在1641与1552 cm-1出现酰胺I/II峰,证实GelMA基质。图1c外层PNIPAM的FT-IR显示3282 cm-1(N-H)、1643 cm-1(C=O)及1388/1365 cm-1异丙基分裂峰,提示温敏结构完整。图1d拉曼1352 cm-1(D-band)与1582 cm-1(G-band)证明COOH-MWCNTs均匀分散于内层。图1e超景深显微呈现规整10×10阵列,图1f RhB染色清晰区分双层界面,尖端锐利。图1g-h高度轮廓显示复合针最终达800 µm,较单层显著提升深度与功能分区。图1i小鼠H&E染色证实微针完全贯穿表皮与真皮,可递药至深部。图1j TEM测得MoO3-x纳米点平均直径≈5 nm,均匀载入PNIPAM。图1K I-VI猪皮肤在体插入实验表明0 min孔道清晰,30 min内表皮几乎闭合,验证其微创、可快速自愈的特性。


Fig. 1.jpg

图1. DMB-MN结构表征。a) 基于DMB-MN的治疗-诊断平台制备流程与工作原理示意图;b) DMB-MN的FT-IR谱图;c) PNIPAM的FT-IR谱图;d) DMB-MN的拉曼谱图;e-f) DMB-MN超景深显微图像;g) DMB-MN超景深三维图像;h) G-C MN超景深三维图像;i) H&E染色组织切片;j) MoO3-x纳米点的TEM图像;k) DMB-MN穿透猪皮肤0–30 min的照片

(2)体外温度响应性和药物释放的评估

图2系统表征表明,DMB-MN的光热、热敏、力学与导电性能均可顺利获得COOH-MWCNTs浓度实现量化调控:图2b显示,当添加量升至5 mg·mL-1时,0.5 W·cm-2 NIR照射1 min即可使表面温度达到50.4 ℃;图2c证实,0–5 mg·mL-1范围内升温幅度与浓度呈线性正相关,且在1 min内迅速达到热平衡。图2d的5次NIR开/关循环曲线几乎重叠,表明光热稳定性优异。体内验证(图2e I-II)进一步表明,大鼠背部皮肤在同等辐照下温度由29.8 ℃升至44.8 ℃,升温速率与体外一致;PNIPAM外层赋予贴片温度响应释药特性:图2f结果显示,120 h时37 ℃累积释放94.66 %,42 ℃为88.93 %,差异具有统计意义。溶胀实验(图2g)表明,即使在41 ℃,贴片4 h溶胀率仍高达376.33 %,可充分吸收创面渗出液。力学测试(图2h)显示,双层结构最大压缩力达52.52 N,确保穿刺皮肤时不断裂。电学性能(图2i)随COOH-MWCNTs浓度单调递增,5 mg·mL-1时电导率为1.29 S·m-1;图2j循环伏安曲线封闭且重现性好,证实其作为生物电极长期工作的可靠性。综上,DMB-MN在光热转换速率、热敏释药区分度、机械强度及导电稳定性方面均达到设计目标,为后续感染创面的精准联合治疗给予了参数依据。



Fig. 2.jpg

图2. DMB-MN的光热性能、力学性能与药物释放特性。a) DMB-MN光热机制示意图;b) 空白组与DMB-MN经NIR照射后的红外热像图;c) 不同COOH-MWCNTs含量DMB-MN的光热温升曲线;d) DMB-MN在五次NIR开/关循环中的温度变化;e) Balb/c大鼠创面处空白组与DMB-MN的NIR照射热像图;f) DMB-MN于25、37、41 ℃的药物释放曲线;g) DMB-MN于25、37、41 ℃的溶胀率曲线;h) 力-位移曲线;i) 不同COOH-MWCNTs添加量下DMB-MN的电导率;j) DMB-MN的双圈伏安曲线

(3)体外抗菌和抗氧化性能的评估

图3a显示了其抗菌机制示意图,图3b-d的菌落计数结果显示,仅依靠COOH-MWCNTs的贴片即可对革兰氏阴性E. coli和革兰氏阳性S. aureus产生显著杀伤,存活率分别降至21.58%与21.94%;抗氧化性能方面,图3e-g的ABTS自由基体系在300 µg·mL-1 MoO3-x浓度下清除率达到68.45%,图3h-j的DPPH体系于同浓度下清除率为72.66%,且均随纳米点剂量线性上升,表明材料具有广谱自由基捕捉能力。细胞水平验证由图3k、l显示,DCFH-DA探针显示,H2O2刺激组荧光强度升至418.00,代表重度胞内氧化损伤,而DMB-MN干预组强度降至122.67,降幅达70.7%,充分证明MoO3-x纳米点可在生理环境中高效清除ROS,赋予贴片协同的抗菌-抗氧化双重功能。


Fig. 3.jpg

图3. DMB-MN的抗菌与抗氧化性能。a) DMB-MN抗菌-抗氧化机制示意图;b) 针对E. coli与S. aureus的平板计数法照片;c) DMB-MN对E. coli的细菌存活率;d) DMB-MN对S. aureus的细菌存活率;e) 不同MoO₃₋ₓ纳米点含量DMB-MN的ABTS抗氧化活性UV曲线;f) 空白组ABTS抗氧化活性UV曲线;g) DMB-MN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率;h) 不同MoO3-x纳米点含量DMB-MN的DPPH抗氧化活性UV曲线;i) 空白组DPPH抗氧化活性UV曲线;j) DMB-MN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率;k) ROS荧光染色图像:I) PBS处理L929细胞,II) H2O2处理L929细胞,III) 空白贴片+H2O2处理L929细胞,IV) DMB-MN+H2O2处理L929细胞;l) 各组L929细胞活力统计

(4)体液中pH监测传感器的评价

图4a显示,NFC无源柔性pH传感器制备完成,可贴附于创面。图4b中,传感器在pH 2–9范围内呈浓度依赖式电位响应,临床关注的感染区间(pH 6–9)灵敏度最高;图4c线性拟合给出平均斜率86.65 mV·decade-1,R2=0.9969,证实输出与H+浓度高度线性相关。图4d显示,常见阳离子NH4+、K+、Na+、Ca2+对电位干扰均小于5%,选择性优异;图4e的长期稳定性测试在12 h内pH 7电位漂移不足25 mV。转入体内后,图4f实时记录感染全厚创面的pH波动,可即时反映微环境变化;图4g纵向追踪显示,随着DMB-MN治疗推进,创面pH由碱性逐步回归生理范围,与组织修复进程同步,实现治疗-监测闭环。


Fig. 4.jpg

图4. DMB-MN生物传感器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能力。a) pH传感器工作机制示意图;b) pH传感器阶梯电压响应曲线;c) 经一点校准后的电压响应与pH线性拟合曲线;d) pH传感器对潜在干扰离子的选择性测试;e) pH传感器稳定性测试;f) pH传感器陆续在1 h数据采集曲线;g) Balb/c大鼠创面pH数据实时采集图

(5)CNS激活自噬以调节 S-BMDM 的抗炎表型开关并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

生物相容性评估表明,DMB-MN 贴片安全可用,图5b、d的CCK-8结果显示,L929细胞存活率为100.06%,与空白对照无统计学差异;引入外源电刺激(ES)后,图5c、d显示DMB-MN+ES组第5天OD值较DMB-MN组再升高8.10%,存活率提升至109.44%;图5e的划痕实验表明,贴片本身24 h内可使细胞迁移率达到50.10%,比对照组提高15.20%图5f溶血实验显示溶血率低于2%,红细胞形态完整,血液相容性符合临床要求。流式细胞术(图5h–j)显示,联合处理组早期凋亡率降至0.089%,晚期凋亡率仅0.36%,均显著低于对照,表明电刺激可协同DMB-MN促进细胞增殖、迁移并抑制凋亡,为感染慢性伤口的加速愈合给予安全有效的生物电增强策略。


Fig. 5.jpg

图5. DMB-MN的生物相容性。a) 电刺激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机制示意图。b) CCK-8检测对照组、DMB-MN组与DMB-MN+ES组细胞密度的显微照片。c) 对照组、DMB-MN组与DMB-MN+ES组的OD值。d) 对照组、DMB-MN组与DMB-MN+ES组的细胞活力。e) 对照组、G-C MN组与DMB-MN组细胞划痕迁移实验照片。f) 对照组、G-C MN组与DMB-MN组红细胞破裂照片及溶血率。h) 第5天对照组流式细胞凋亡图像。i) 第5天DMB-MN组流式细胞凋亡图像。j) 第5天DMB-MN+ES组流式细胞凋亡图像

(6)感染伤口愈合进展的评估

图6b–d陆续在14 d图像显示,功能模块依次叠加显著加速感染全厚创面闭合:第2天,Control组无收缩且脓性渗出明显,DMB-MN组收缩33.33%,DMB-MN+NIR组因PTT灭菌升至34.34%,DMB-MN+NIR+ES组达45.27%,同期菌量降至Control的9.63%(图7d),第7天,闭合率逐级提高为54.52%、56.54%与67.16%。第14天,愈合差异最显著:Control组仅84.36%且瘢痕厚重,DMB-MN组达93.23%,DMB-MN+NIR组升至96.96%,DMB-MN+NIR+ES组实现99.78%近完全闭合。图7a的H&E与Masson染色进一步验证,DMB-MN+NIR+ES组表皮、毛囊及脂肪层结构完整,胶原排列致密有序,呈现高质量再生皮肤架构。图7b定量表明,胶原密度分别达到Control的121.37%、163.91%与233.33%,CD31阳性血管面积为Control的144.62%、175.89%与241.61%;图8a-c免疫荧光显示CD31表达依次递增,提示血管新生随功能叠加而增强;组织学证实DMB-MN+NIR+ES组肉芽形成最早且炎症最轻。综合证实药物释放-光热灭菌-电刺激协同可同步克服感染、氧化与组织再生障碍,完成感染创面快速、高质量修复。


Fig. 6.jpg

图6. 感染创面愈合效果的体内动物研究。a) 感染创面模型构建及愈合过程示意图;b) 四种不同处理创面的代表性图像;c) 不同组别创面愈合过程示意图;d) 愈合过程中创面面积的定量分析


Fig. 7.jpg

图7. 感染创面愈合的体内动物研究。a) 第7与14天再生皮肤组织的H&E及Masson染色;b) 第14天再生皮肤组织的胶原沉积量;c) 大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创面涂布菌液圆盘;d) 第2天创面部位菌落计数


Fig. 8.jpg

图8.第7与14天免疫荧光分析。a) 再生皮肤组织CD31及肿瘤坏死因子-α(TNF-α)染色;b) 第14天CD31阳性表达量;c) 第14天再生皮肤组织TNF-α染色

 研究小结 

该团队构建的DMB-MN双层生物电子微针系统集光热杀菌、温控释药、ROS清除与可编程电刺激于一体,在单一贴片中实现诊断-治疗闭环。微针基底(GelMA/COOH-MWCNTs)给予局部近红外热疗与导电通道,针尖(PNIPAM/PVA-MoO3-x)负载纳米酶清除ROS并温控释药,协同克服感染、氧化与炎症三大障碍。实验结果显示,该系统对E. coli与S. aureus的杀灭率均达99.88%,CD31阳性血管密度提升2.4倍,胶原沉积增加2.3倍;集成pH传感灵敏度86.65 mV·decade-1,可实时反馈创面状态并自动调节电刺激参数,实现14 d内感染慢性伤口近完全愈合。该策略突破传统敷料单一功能限制,为糖尿病足、烧伤等复杂创面给予可扩展的自适应修复平台,并确立生物电子智能化管理慢性伤口的新范式。

上一页:找不到相关信息
下一页:IF:16《ACS Nano》 重庆大学吴伟:顺利获得口服活体合成杂化水凝胶来协调肠道疾病

科研咨询+技术服务
公司专业给予从技术咨询、方案制定、实验实施,到结果分析、报告总结等医学科研咨询及技术服务

医学实验服务
公司为客户给予医学科研的研究实施服务。公司拥有六大技术服务平台——疾病动物模型服务平台、医学分子...

博客详情
当前位置: 球盟会(中国)> 博客详情

球盟会(中国)生物 给予高品质的医疗产品和服务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让人类生活得更健康和更美好

联系球盟会(中国)

广州球盟会(中国)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
地址: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掬泉路3号国际企业孵化器A区702
电话:
020-3202 9909

手机:180 2452 3356

产品中心

扫码关注

1704848311194088584.jpg      1744178484532037199.jpg

         关注公众号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扫码加客服